随着建筑设计及建设技术提高,建筑高度一直突破,电梯作为建筑交通的关键,各制造商一直研发新技术以务求解决建筑高度增长所衍生的问题,今天文章提及技术就是其中一项比较前沿,于国内尚未普及的双子电梯。
TWIN(双子电梯)主要是为了解决超高层核心筒由于电梯数量增加导致的得房率问题以及老旧建筑由于缺乏对垂直交通规划的重视,所带来的系统运能不足问题。其中本文中案例就是典型的老旧项目运能不足情况。通过本次调研发现TWIN系统能显着运能,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项目背景
在深圳有一栋写字楼正在改造过程中,共4个电梯井道,分为2期改造,每期改造2台, 目前完成第1期。改造过程中新老电梯系统采用不同控制系统,无法交互,故不能群控,加上其他因素导致系统表现不理想,客户对于改造项目是否继续产生了质疑。在这背景下笔者受邀参与了这TWIN改造项目作为咨询顾问,其中附带另一项任务,调研位于南昌的医院TWIN改造项目,评估TWIN系统改造的效果是否适用于深圳写字楼。而上述医院的调研正是本文主题。
对于TWIN系统的详细介绍不在此赘述,请参阅TWIN官方网站。
建筑层数26层
已开放床位2510张
由于我们介入项目时改造已完成,故针对改造前的情况我们访问了院方及电梯制造商设计团队。
了解下来每天客流高峰时,侯梯乘客平均等候时间20-30分钟,排队延伸至电梯大堂外20m以上(图1),且系统不分区,导致电梯层层停,乘梯时间过长。
图2 改造后首层大堂排队情况
图3 医院楼层分布
运能分析的前提,是相对准确的建筑客流数据,针对写字楼、酒店、住宅等项目可参考国外学者的客流模型,但针对医院项目,笔者暂时未能找到相关依据,所以我们组织了实地调研,以现场实测的方式统计医院的实际客流。
我们首先与院方物业管理沟通了解到客流高峰大概发生于每天中午及晚上,访客家属送餐的时间,每周每天大致相同。医院的主入口位于首层与二层,故我们团队两人分别在首层及二层,于10:45~12:00记录了所有进出电梯大堂的客流。
五分钟客流数据见【图4】及【图5】:
图4 首层客流数据
图5 二层客流数据
客流数据绘制成客流模型见【图6】及【图7】:
图6 首层客流模型
图7 二层客流模型
观察统计结果得出以下:
高峰期间总进出人数2469人/2451人
上下行比例约50%/50%
首层客流高峰相对均匀:
高峰期间进1636人,出1415人
每五分钟进出170-220人
高峰发生在11:50。
二层客流高峰波幅较大:
高峰期间进833人,出1036人
每五分钟进出90-180人
高峰发生在11:35。
改造前的电梯配置如下:
6台1450kg/2.5ms传统单轿厢客梯
2台1450kg/2.5ms传统单轿厢医用梯
6台单轿厢每层停靠
图8 改造前电梯配置
依据客流模型进行运能分析,
整个客流高峰平均等候时间高达1915s,30分钟以上。基本上与调研结果吻合。
改造后的电梯配置如下:
1台1450kg/2.5ms传统单轿厢客梯
2台1450kg/2.5ms传统单轿厢医用梯
5台1450kg双子电梯
上轿厢1450kg/4m/s负责高区(14层以上)
下轿厢1450kg/2.5m/s负责低区(13层以下)
2台停单层,3台停双层
图9 改造后电梯配置
依据客流模型进行运能分析,
整个客流高峰平均等候时间高达197s,3分钟左右。
采用TWIN系统后
平均等候时间从1915s优化至197s,平均乘梯时间从129.6s优化至71.6s。客流高峰电梯系统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排队情况控制在电梯厅以内(图2)。
虽然TWIN对于改造项目的运能有显著提升,但亦不一定适用于所有项目。
依据这次调研,归纳TWIN使用条件如下:
建筑需考虑避让层或设置双大堂。
与传统电梯使用习惯不同,需要乘客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像医院、酒店等每天访客不同的业态,需要谨慎考虑。
TWIN必须结合目的楼层控制,为解决尾随问题,建议与速通门联动。